↖  城市的本质是文明:奔向国际化大城市..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023-01-26 , 7231 , 896 , 143

听音频 🔊 . 看视频 🎦

[编按: 转载于 腾讯微信/ 米公子 米宅, 2023-01-22. 请把此文转给你三四五线城市的朋友和亲戚(2023版)]


虽然是2017年发的本文第一版本,但经历了2020-2022三年的痛,站在2023开年,该文更为重要。
放开了,可以回老家了,可以团聚了,可以拜年了,可以串亲戚了,甚至,可以出境了。
2022彻底过去了,疫情也要告别了,新的日子到来了,2023真的不一样了,但很多很多的人,还活在2022,而你,必须要整装,待发了。
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封印了疫情的心态,千万别。
2017年春节,大年初三,我发布了这个文章的第一版本,之后每年春节,我都会发布新版本,今天,是第五六个版本。
六年过去了,复盘一下,你认同不?有没有行动?有没有结果?
又到了2023年春节,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这是2023最新版。


1-
从2020-2022中领悟


开篇致观点,我在2023年对朋友们有三个重要建议:
1、要提前给孩子备一个中上学区房,你要提前去对冲大规模民转化的风险。
2、要让孩子未来去一个离国际化更近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你要提前准备。3、一定要让孩子学好英语,这是孩子未来也要更加国际化的前提。
我曾把更详细的内容发到了我在破竹APP的米公子财富圈,然后,我们细聊。

2022年春节,大城市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流通,熙熙攘攘。每个人都在规划自己的过年行程。
但是,
广西腾县发布《2023年继续实行农贸市场轮流休市工作》,要求全县范围内的农贸市场进行一月一休市。
湖南邵阳县发布通知,      “春节将至,倡导大家在疫情高流行期非必要不返乡,避免跨地区探亲、旅游,尽量减少出行”。
安徽屯溪、河南沁阳、安徽黟县,也发布了类似的通知。
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前往物业处进行报备,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个人信息。
都2023年了,这些小地方还活在2022的疫情里。


而在(2022年)11月份,疫情还没结束,大家还在封控,苏州、宁波、嘉兴、杭州等地就已经包机组织企业主去国外考察、参展、抢订单。
大家能从中去体会其中的区别吗?
越穷,越折腾。
越富,会更富。
小地方,四五线,没钱,没经济,不会搞经济,也搞不出经济,权力能做什么?就是闲不住的各种折腾。
越靠近经济、发达、国际化、大城市的地方,越尊重事实、尊重人性、重视经济、重视发展。
表面是贫富差距。
里面是营商环境。
再里面其实是文明的差距。

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而城市,本质上是文明。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本质是就是文明的高度。

-loading- -loading--loading-


城市的物质文明=上市公司、企业总部、VC风投基金、金融总部、外企总部。
城市的精神文明=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权力资源、商业中心、品牌首店、酒巴K厅院线餐饮。
我为什么在2023年一直重复一个观点:去一个离国际化更近的城市去工作、生活。
为何?
其实,原因,也是如此。
再次重复:城市的本质是文明。

UfqiLong


物质文明来源于城市的经济、机会、资本、人才。
精神文明来源于城市上层建筑的国际化、服务业、金融业、视野。
你确定在未来离文明更远吗?
你确定要让你的孩子未来离文明更远吗?


简单回顾2022年:
1、中国GDP增速降到有数据以来最低,只有3%
2、中国人口60年来第一次负增长,2022年人口减少85万人
3、11月,我们还在抗疫,12月,放开了,1月,阳过了,2月,回到2019了
4、时隔一年半,滴滴APP重新上线可以注册了
5、重审房地产是中国支柱产业
6、时隔4年,房企可以重新来股权融资了
7、网课三年,终于要在2023重回教室日常学习了

8、可以正常办理护照和出入境了,国际航班陆续恢复中
9、新能源车占新销售车辆的比例提高到30%了,2023将要达到40%
10、港股在去年底爆涨,北上资金重新回来拥抱中国核心资产,茅资产宁资产回归了

11、居民储蓄存款2022年新增了17.8万亿,达到了120万亿,而在2021年只新增9.9万亿
12、房地产硬着陆的一年,总数据7折,现实数据5折,用腰斩去理解就对了。
13、这一年,社会零售总金额是负的0.2%,经济拖累。


划重点。
2022楼市硬着陆2023经济全面复苏2023资产好年2023政策要解决就业、消费、卡脖子
展望2023:
1、一线强二线楼市回暖,三四五线继续下跌2、股市震荡上行,机会>风险3、美元下跌,人民币震荡上行4、市场情绪好转,消费上行5、城市分化大加剧元年
此时是你购入优质资产的时机,2023是你甩手劣质资产的时机。
经济好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经济不好的时候,才是城市脱底裤的时候,2017-2019,人才从一线流出去建设二三四五线,2020开始,经济不行,就业不行的时候,人才纷纷重回一线。
问题是,少部人是活在2023,但大数人,还是活在2022,甚至是2020。
这是我不断发文去警醒的原因。

2-
体会大时代


先来看两张图,体会一下大时代的变化和严峻。
这个表格是2019年的数据统计。
先体会一下句话:全国31个省,经济上,四省三市养全国。
再来看一个表。刚过了两年,来到2021年。

上表,是2021年上半年全国各省财政公共预算收支的数据统计表。
先感受一下严峻性,全国只有上海一个地方政府可以赚钱,其它均是入不敷出。


用这两张表,我希望你能体会到三个意思。
1、各地财富差距在拉大,本质是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拉大。
2、你最好不要在那个被援助的地方生活。
3、因为经济在下行,别人要自保,可能援助不动你了。
然后,再来体会一个事。
2020年,同样都是国外留学归来或名校硕博毕业,有人选择了上海,有人选择了其它。
2021年10月,上海前滩两个项目(东方惠雅和晶鸿名邸)开盘,限价10.4万/平,周边二手房指导价20.4万/平,而指导价出台之前二手最高可卖23万/平。
一套房子,100平米,倒挂1000万,你买入,等交房,卖出或抵押,手上已经比别人多了1000万。
体会一下选择大于努力,体会一下城市福利能级,体会一下1000万立马到手是啥感觉。
1000万,这是95%的人一生都难以想像的数字,但这在上海,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才城市红利。

2021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
18.3%
7.9%
4.9%
4%
2022年,我们的目标是5.5%增速,但实际是,我们只实现了3%,原因,大家都懂的。
这代表着,在未来,存量财富博弈的剧烈,因为,新增财富逐年减少了。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存量财富,也包括存量人口、存量就业、存量服务。
也就是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博弈、差距在未来,会剧烈分化。
用大白话说第一句:70%的城市未来人口是净流出的。
用大白话说第二句:70%的城市未来房价是一文不值的。
所以,这篇文章,放在当下,请务必精读。
去年这个时间,一篇文章火了,      “孩子,我希望你将来去上海”。
为何?疫情是一面照妖镜。
照出了城市管理、城市文明、城市能级、城市人的尊严。
东北的慌乱,东南的淡定。乡下的野蛮,城市的文明。
另一面照妖镜,是2021年下半年的楼市下行。
东北,先跌为敬,楼市销售数据同比直接下跌40%,慌的一批。
而长三角、珠三角很能打,很抗压。
展望2023年的宏观趋势:货币宽松,财政刺激。
央行要放水,你该如何接?
先接到水的,一定是先富的,如何接?
在离放水更近的地方接,是哪里?
答案是大城市,本质是大城市的金融环境、信贷环境、金融敏感度、资产敏感度。

2020春节,我们窝在家里,开始见证历史。
2021春节我们还能回老家、虽然不能出国。
2022的春节,我们没想到,2022年我们要面对的疫情,严重性远超2021。
2023的春节来了,你要知道,20大开完了,疫情也结束了,新的篇章要开启了。

今天,我想对那些敬畏时代、仍在思考、仍想保持成长的朋友说点什么。
越往下走,到达四五线城市,在很多人的老家,信息越不发达、不透明,更是处在整个中国财富生态链的最底端,于是城市里卖不动的假货在这儿有,城市里玩不下去的传销在这儿有,钱赚的最少,钱贬的最快,还容易被骗,他们其实最需要正确的信息和理念。
在商学院授课中有一堂课:一线已过时的模式+二线中不溜的团队+去三四线城市里重新做一遍=稳稳的赚钱。
个中道理和落差,你先细品一下什么叫降维打击。

朋友圈的风景:美妙时光美景风光:山河湖水人文城市-25

+城市 +体会 +文明 +疫情 +国际化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20 仁智互见 👎2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

    + 荣观 荣观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