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加缪:局外人..


法国加缪:局外人

2023-01-09 , 6953 , 896 , 165

听音频 🔊 . 看视频 🎦

[编按: 转载于 51书城, 2022-12-30. 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中篇小说《局外人》。]


《局外人》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莫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

确实的存在便是大海、阳光,而大自然却压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我只觉得铙钹似的太阳扣在我的头上……我感到天旋地转。海上泛起一阵闷热的狂风,我觉得天门洞开,向下倾泻大火。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枪机扳动了……”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莫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局外人》酝酿于1938年至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加缪26岁,此时他已在亲友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专业是哲学。并且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戏剧方面,他不仅写剧本,还办剧团,甚至亲自登台表演。

从希特勒上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加缪一直积极投入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0年,他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巴黎,参加地下抵抗运动。1942年。加缪出版了小说《局外人》,一举成名。 完成时间基本上可确定是在1940年5月。


尽管加缪为小说 《局外人》所选取的是一个看似十分平常的生活琐碎杂事,小说中也存在着很多琐碎细节的描述,但是整体内容上却前后呼应,悬念四伏。可以说,正是加缪为小说所设置的一系列悬念,才使得小说故事整体上相互衔接,而一些荒诞性的事件才得以展开表述。

-loading- -loading--loading-


如小说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莫尔索母亲的葬礼进行了很多细节描写,如抽烟、喝咖啡等,而这些内容在前期看来可能是多余而无效的。但是当莫尔索后来出现在庭审上的时候,法官与检察官却恰恰是抓住了这些琐碎的细节来对莫尔索的价值观与精神状态进行判定。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加缪对于文字内容的安排是十分精确的,一些表面上看似无用的琐事描写,实则都是所设伏的一种悬念,是为了后续的荒诞性情节表述而做准备。


UfqiLong

局外人.jfif


主人公莫尔索

莫尔索的种种怪诞行为乍一看难以理解,但事实上,他才是活得最多、最充实、有着深沉本真追求的人。死亡前夜,他第一次敞开心扉,他觉得自己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也是幸福的,他至死都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他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谬,但至死幸福。

加缪评价说,莫尔索“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他早已洞悉这个世界的荒谬,“我不知道”、“毫无意义”两句话被他悬挂嘴边,“厌烦”则是他面对人事时的常态。莫尔索意识到世界没有意义,没有出路,认识到世界对于人的种种欲望漠不关心,认识到人同世界特别是人同社会这种不协调乃至对立的关系。

只不过他没有像柏拉图那样认为世界万物是“理念”的影子,那样过于虚幻;也不认同禅宗的生命“如露如电”,从而寻求涅槃寂静;更没有鲁滨逊的“经济人意识”,唯利是图。他热爱自然,渴慕自由,珍惜每分每秒,完全靠着自己现实的理性与实践精神支配着一切行动。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

评论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


浅草@豆瓣网,  2015-05-18,隐形的局外人


在书店工作期间,最快乐的时候,便是与对胃口的人聊起彼此都喜欢的书的时候。
比如某天看到有姑娘在向她的朋友推荐加缪的《局外人》,边上的我憋不住接了一句:“这本书我也很喜欢。我曾经在三个月里连看了三遍,包括两个译本,仍意犹未尽,想再去看郭宏安的译本。”
那姑娘叫起来:“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看过三个译本,国内翻译得都不够好,后来去买了法文原版书看。”

专业的书评人习惯以专业术语来定论小说的性质。他们让《局外人》披上了批判现实主义、荒诞写实主义、存在虚无主义各种外衣。

 而我却习惯以代入主义来阅读。
我不想掩饰自己对“默尔索”这个人物的喜爱,哪怕他会暴露我的暗黑内在。

默尔索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未婚男人,在一家公司当职员,惟一的亲人——妈妈住在养老院。 

某一天,养老院发来电报通知妈妈去世,他前去奔丧,却在守灵的时候抽烟、喝咖啡,跟人聊天、昏昏欲睡。
他记不清妈妈临终时的具体岁数,拒绝了开棺看妈妈遗容的提议,葬礼的过程中没有哭,也没有在坟前默哀。葬礼结束后,为自己有条件上床睡上十二个钟头而感到喜悦。

在妈妈下葬的次日,他和新结交的女友一起去游泳,看喜剧电影,并与她做爱。
女友提出想和他结婚,他觉得结不结都行,如果她想结就结。

女友问他爱不爱她,他诚恳地说“不爱”。

老板想让他去巴黎主持新业务,在一般人眼中,这是件好事,既升了职,又可以去大城市体验新的生活。他却对此兴致缺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做出改变,因为现在的生活并没有令他厌烦。

一个混混邻居雷蒙请他去他家喝酒,他去了。对方提议要和他做朋友,他觉得做不做朋友,怎么都行。对方让他帮忙写一封羞辱不忠情妇的信,他尽心尽责地写了,因为觉得没必要让他不满意。

对方让他去警察局做证,证明是情妇冒犯他在先他才打的她,他也同意去替雷蒙做证。

他应邀和雷蒙去海边度假,与雷蒙情妇的兄弟结派的几个阿拉伯人相遇,双方打了一架。随后他独自又去海滩,再遇那个阿拉伯人,在预感自己要被袭击的前提下,率先开枪打死了对方。

....



+局外人 +莫尔索 +小说 +世界 +法国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13 仁智互见 👎0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

    + 万全 万全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