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6 , 441 , 0 , 216
[编按:原发于 新浪新闻,2020-02-05, 参考 中华网/新闻频道. 原文始发于 中国新闻周刊 / 封面文章, 中國新聞周刊记者/李想俣 李明子 彭丹妮 杜玮, 2020.2.10总第934期《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12月31日,一則傳聞擾亂了國人正準備跨年的喜悅心情。一份蓋有武漢市衛健委公章的紅頭文件在社交媒體上流出,檔緊急通知“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有人驚恐地問:難道是非典重來?
就在此前一天,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李文亮聽同事說,急診科隔離了7名來自於華南海鮮市場的SARS病人。
當天下午5點多,他在大學同學群裏發了這一消息,又解釋說,“SARS的表述不太準確,應該是冠狀病毒,具體分型還有待確認”,讓大家加強防範,並強調不要外傳。
然而,這張“華南海鮮市場確診7例SARS”的微信截圖還是流傳了出來,在網上大量轉發。
12月31日淩晨1點半,李文亮接到電話,要求其去武漢市衛健委。“當時衛健委連夜開會,應該是應對疫情的會議,我們醫院院領導、醫務室主任都參加了。”
會議結束後,院領導詢問了李文亮消息來源,於淩晨4點多送他回家。
到了白天,李文亮又去了兩三次醫院監察科,反復被詢問消息來源以及是否認識到“造謠的錯誤”,並要求其寫一份“不實消息外傳”的反思與自我批評。
就在這一天下午,武漢市衛健委發佈通報稱,“近期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的多例肺炎病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已發現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嚴重”,
並指出,“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與此同時,國家衛建委的第一批專家組已於當天抵達武漢。
武漢的通報迅速澆滅了話題熱度。人們松了口氣,以為可以安心跨入21世紀的第三個10年了。
殊不知,一場確診人數遠超非典的全國性疫情才剛剛拉開序幕,並在一個月後被世衛組織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冷處理”
就在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消息第一次傳出的2019年12月31日,《中國新聞週刊》記者來到華南海鮮市場,發現這裏仍正常營業,很少有人戴口罩。
有商戶說,事情發生後,市場已增加了消毒次數。
華南海鮮市場地處武漢鬧市區,與漢口火車站僅相距一公里,分東西兩區,有600多家商戶,是個開業多年一直傳言即將拆遷的老市場。
有市民表示,“這裏真的是髒亂差,表面賣海鮮,其實貓狗、活蛇活鱉,各種野雞、土撥鼠都賣,還有梅花鹿、活猴之類的招牌”。
2020年1月1日,在聞風趕來的全國各路媒體記者的目睹下,華南海鮮市場正式休市整治。
事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流行病學資深終身教授張作風指出,根據武漢後來的通報.
早在去年12月8日,華南海鮮市場就發現數例新冠肺炎患者,如果在其後一周內關閉該市場,並隔離病人、可疑病例和接觸者,疫情絕不可能發展到現在的嚴重程度.
可一直到2020年1月1日才關閉了這個市場。在這22天中,可能有很多市民被感染,以致錯失了防控的最好機會。
也是在元旦這天,武漢市公安部門的官方微博@平安武漢稱,
“一些線民在不經核實的情況下,在網路上發佈、轉發不實資訊,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公安機關經調查核實,已傳喚8名違法人員,並依法進行了處理。”
但二十多天後,這一微博已被刪除。
1月3日上午,李文亮又接到派出所的電話,讓其簽署了一份關於在互聯網發表不實言論,屬違法行為的《訓誡書》。
此後,醫院科室主任口頭傳達不要在網路上發佈相關資訊。
林羽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醫生,他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說,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武漢市的策略都是“冷處理”。
他所在的醫院就通知,在沒有單位授權的時候,不允許私自在公眾平臺談論病情,不允許私自接受媒體採訪,不僅僅是臨床系統,包括院感、CDC那邊消息管控更嚴重,“整個就不讓說”。
當時,醫生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再囑咐就診患者“口罩、口罩、一定要買口罩、戴口罩”,甚至半開玩笑地囑咐“不要去華南海鮮市場買東西,那裏東西不新鮮”。
從1月6日開始,到1月10日,武漢市衛健委未作疫情通報。
在此期間,即1月6日~10日和1月7日~10日,武漢市召開地方“兩會”。
1月9日,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檢測結果初步評估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宣佈,對武漢這些病例的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
據知情人士透露,第一批專家組成員除徐建國外,還有北京地壇醫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院李興旺、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兼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部主任曹彬。
1月11日,武漢衛健委通報確診患者共41例,並有1例死亡,再次重申“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
國家醫療專家組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則在同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武漢的情況“可防可控”。
但11天後,王廣發本人被曝在漢期間感染了新冠肺炎,一時間成為社交媒體上“圍觀”的對象。
王廣發在痊癒後於2月1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們當時看到的資料,是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最初報告的41例病例,肯定沒有醫務人員感染。
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第二批專家組於1月8日至1月16日在武漢指導防疫工作,專家組成員既包括王廣發、
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
北大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高佔成等臨床專家,
也包括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原副主任楊維中等疾控專家。
與此相關的,是在1月15日淩晨,武漢市衛健委發佈了一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識問答》。
在這個檔中,官方對新冠肺炎傳染性的表述第一次有了變化:“尚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
《問答》還首次確認了“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出現,在患病的一對夫妻中,妻子否認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史。
1月12日~1月17日,武漢通報無新增病例。在這期間,湖北省的政協、人大會議先後召開。
在武漢連續多天沒有通報新增病例的時候,國外卻陸續發現了新冠肺炎病例。
1月13日,泰國報告發現了一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1月16日,日本確認國內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是中國公民,去過武漢,但並沒有去過華南海鮮市場,在漢時可能與肺炎患者有過密切接觸。
17日,泰國發現第二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是一名74歲的中國籍女子。
在此情況下,美國CDC宣佈,將在三大國際機場對來自武漢的乘客實施篩查。
武漢市衛健委於1月18日淩晨再次恢復了通報,宣佈1月16日0時~24時新增4例新冠患者。
1月19日淩晨,武漢市通報17日全天新增確診病例17例,累計確診病例達62例。
1月18日,武漢百步亭社區舉行了有4萬多個家庭參加的“萬家宴”,13986道菜品擺滿黨群活動中心主會場和9個分會場。
對於百步亭社區“萬家宴”在社會上引起的質疑,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回應說,
“今年之所以繼續舉辦這個活動,是基於之前我們對這一次疫情傳播是對人與人之間有限性傳播的這個判斷,所以對這件事預警不夠。”
科學競賽
當國家衛健委第一批專家組於12月31日抵達武漢時,一場科研賽跑也開始了。
12月30日晚10時,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團隊受武漢市疾控中心委託,檢測了若干病人的樣本。
1月2日,她們就獲得了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證實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
1月5日,分離獲得了病毒,
1月11日,受國家衛健委指派,她們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UfqiLong
與此同時,中疾控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學專家、復旦大學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兼職教授張永振團隊於2019年12月26日收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的不明原因發熱患者標本一份。
1月5日上午,該中心從標本中檢測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了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於1月10日向外界公佈了該病毒基因序列。
不管誰是分離出病毒的第一人,相比非典時錯誤地判斷病原體延誤時機,中國科學家這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確定分離出病毒並向全世界公開,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稱讚,可算是有一個漂亮的開頭。
新冠病毒的數據公開後,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大賽”也隨即展開。
1月21日,國內兩所頂尖大學因“搶發論文”發生齟齬。
南開大學高山科研組在中文核心期刊《生物資訊學》上發表了論文《武漢2019 病毒序列的生物資訊學分析》,遭到復旦大學張永振的指責,指其未經同意就採用了他研製出並公開的數據。
高山則回應稱已經公開的數據即意味著失去版權,其他人都可使用。
真正引爆公眾輿論的是1月29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通訊作者是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與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楊波,中疾控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也是共同作者。
文章通過分析截至1月22日的425例新冠肺炎患者發現,在2020年1月1日前發病的病例中,有55%與華南海鮮市場相關,而在此後發病的病例中,僅8.6%與海鮮市場相關。
對此,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在微博上表示,
“從這篇文章看,國家疾控中心早在1月的頭幾天就已經掌握了明確的病毒人傳人的證據……那麼這個消息是在哪個步驟被掩蓋了?”
王立銘的這一質疑在短短兩小時內就得到了數萬線民的轉發和評論。
一時間,高福與中疾控面對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一些人指出,高福是病毒學家,缺少防疫與公衛經驗。
對此,中疾控副主任馮子健1月31日解釋說,他們是1月23日拿到數據的,然後做了一個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論文撰寫前已向社會公佈。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免疫與感染性疾病系主任埃裏克·魯賓則透露說,這篇論文從提交到發表僅用了48個小時。
高福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我現在只想想辦法把疫情壓下去,我啥也不想說。很多人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你說我說啥?我就好好幹我的活兒。”
實際上,在高福等人的這篇論文發表之前,已有數篇論文揭示了此次疫情有可能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1月24日,武漢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等人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篇論文就指出,最初的武漢市41個病例中,有14例無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並認為華南海鮮市場不是唯一的疫源地。
該論文稱,武漢金銀潭醫院收治的首個感染者發病日期可以追溯至2019年12月1日,且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
這意味著,首次感染人或早至去年11月,病毒先是在人群中傳播,直到12月末在華南海鮮市場聚集性暴發。
據不完全統計,圍繞武漢新冠肺炎,截至1月底,中國科學家已總共在《柳葉刀》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6篇文章。
張作風表示,這次武漢肺炎的科研成果是一流的,很短的時間內在很多知名雜誌發表了文章。
1月30日,國家科技部發文指出,“各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要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疫情防控中,在疫情防控任務完成之前,不應該把精力放在論文發表上。”
從疫情的實際發展來看,這些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數據與結論,沒有及時向國內公眾公開,也沒有及時地用在撲滅疫情的過程中。
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究竟是哪一環節出了問題,依舊是一團迷霧。
(待续)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