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老子道德经清朝黄元吉批注本-23..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022-04-05 , 3773 , 104 , 150

听音频 🔊 . 看视频 🎦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执

基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修身之道,遏欲为先。遏欲之要,治于未然则易,治于将然则难;治于将然犹易,治于已然则难。故太上曰: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言人当闲居独处时,心不役于事,事不扰于心,寂然不动,安止其所,其持己守身,最为易易。且不闻不睹,无知无觉,杳无朕兆可寻,于此发谋出虑,思闲邪以存诚,其势至顺,其机甚便。以凡气柔脆,凡心细微,未至缠绵不已,辗转无休,于此而欲破其邪念,散其欲心,以复天道之自然,至诚之无妄,又何难情缘遽断,立见本来性天?
  此岂别有为之哉?   不过曰   “为之于未有”而已。   古寻子防患于未萌,审机于将动,所以烟云尽扫,荆棘不生。
  又如天下太平,偶有强梁小丑,乘间作乱,亦不难单骑独出,立见投诚,治之于未乱,其便固如斯也。此炼己之工犹易就耳;若欲修成九转,又未可以岁月计者。胡碌碌庸流,不知道为乾坤大道,人为宇宙真人!或有法会偶逢,而一世竟成者;或有因缘不遇,而数世始成者;或有重修数动,历遇良缘,而功德未圆,性情多僻,势将成而又败,竟败而无成者。甚矣!大道之奥,未易几也。人不知道有由致,请观物所以成彼:夫合抱之木,其生也特毫末耳,因阴阳煦妪,日变月化,遂成大木焉;九层之台,其起也,仅累土耳,因人工凑集,日新月盛,而顿见为高台焉;又如一统山川,千里邦畿欲造其途,底其境,岂容举足便至,计程可期者哉?
  其始也,无非足下一步一步趋,由近及远,而始至其地焉。道而曰大,实具包天容地之量,生人育物之能,岂不劳层叠而至,曲折而前乎?惟知道之至入,不求速效,不计近功,金玉有磨而心志不磨,春秋有变而精进不变,庶由小而大,自卑而高,从近及远,一如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而顿见奇观。
  虽然,道为自然之道,而功须自然之功,孟子集义生气,功在勿助勿忘。始合天地运行,而造化维新也;同日月往来,而光明如故也。若使有为而为,则为者败矣;有执而执,则执者失矣。夫天地日月,古今运转不停者,不其无心而成化也。
  倘天地有为以迭运,日月有执以推移,又安能万古不磨耶?谷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日惟无意日常明”,不其然乎?是以古之圣人,精修至道,妙顺天然。为而无为,功无败也;执而不执,德何失焉?奈今之从事于道者,为无为有,或作或辍,不知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动静偶乖,与遵远矣。
  又有几成而忽败,一败竟无成者矣。   《书》曰:“慎厥终,惟其始。”

-loading- -loading--loading-


所以历亿万年而不替。至于难得之货,人所贵也,圣人混俗和光,与人无异,独欲道而不欲货,初不知人世间有此珍重者,故不贵之,其淡泊明志如此。它如视听言动,日用云为,其荡检踰闲者无论矣,即有从事于道,为虚为实,著有著无,皆为过失。
  兹独效法前人,遵行古道,特抒意见,以为大道权衡,非不称卓卓者。第思道为我之道,学为我之学,我自得有之而自得之,又何学之足云?况人多过举,我独无为。以我无为之道,补众人之过举,即正己以正人也。且以我无为之道,辅万物之不及,即整躬以率物也,其不敢为如此。此圣人重德而贱货,正己以正人,民自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此圣人之身,即道之所寄、民物之所依,讵可一息偶为哉?
开首言   “其安易持”数句,是言玄关一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且不睹不闻之际,此中有无善无恶之真。佛曰“那个”;儒曰“缉熙”,皆是此物。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娇红嫩绿,嫣然可爱。《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无非言初气致柔,去天未远。朱子诗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此言道心人心,瞥眼分明。于此持志养气,立教割断牵缠,诞登彼岸。《礼》曰: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犹天地一元初复,万象回春。虽物交物感,情欲有动,犹是天性中事,也于虚静,本乎自然。
  只须些些把持,无容大费智谋,即可遏欲存诚,闲邪归正。以萌蘖脆嫩,根芽孱弱,人欲不难立断,天理即可复还。古人谓之玄关一窍,又曰生门死户。以人心退藏,天心照耀,皆由未有、未乱之时,而为之、治之也。但一阳初动,其机甚微,其势甚迅。至于二阳三阳,则神凝气聚,真精自动,浩浩如潮生,溶溶似冰泮。
  要皆自微而著,由小而大,自近而远。   至于进火进符,河车搬运,阳铅再生,阴汞复合,时烹时炼,渐结渐凝,神完气壮,药熟丹圆,更有六根震动,六通具足之盛,皆自玄关一动始也。惟此时初动,水源至清。古云   “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是也。此时一觉而动,把持得定,由此日运己汞,包固阴精,恰如初三一痕新月,至上弦而半轮,至十五而盈满矣。是以圣人知天下事物,无不由卑至高,由近及远,俱有自然之道在。
  于是为而无为,执而无执,一若天不言四时行百物生,岂若民之隳乃事、败乃功者哉?若此者皆由一片虚灵,浑然无间。自不知所欲,亦并忘为无欲。故曰:“欲不欲。”

UfqiLong

至于黍珠之贵,实不曾有为,其自无而有,所以既有仍无,修道人素所自具,不待外求。即使有所学,仍是无所学。故曰:   “学不学”。它如以一己之纯,化天下之驳;合天下之驳,归一己之纯,其诱掖众人,辅相万物,亦本乎自然而已矣,岂同逞其私智者哉?



----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这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于大顺。

天下凡事尚智,惟道不尚智而尚愚,愚则近乎道矣。圣门一贯薪传,惟愚鲁之曾子得之。故古之圣人,以道治天下。与民相见以道,不若与民相化于道,浑浑噩噩,同归清静之天——而一时耕田凿井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忘帝力于何有,顺帝则于不知。休哉!何俗之醇欤?降及后世,士大夫不尚愚而尚智,则机械频生,人心愈坏,贪鄙日甚,风俗弥偷。斯民之败度灭礼,犯法违条,愍不畏死者,殊难枚举。要皆尚才华重聪明之智者,希图取伪,斯民之愚者亦好阴谋。
  民之天真凿矣。   诡谲多矣,而熙来攘往,彼诈此虞,为上者固有治之不胜治者焉。故曰: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其故何哉?盖使民有知识,已破其浑沌之真;若能不识不知,乃完其无名之朴。两者智愚分焉,利害判焉。与其尚智而害,何如尚愚而获利?知此两者,非但治世如是,即修身亦然,均堪为楷式焉。
  知此楷式,则近道矣。   大修行人,于不睹不闻也,返其无思无虑之神,非屏耳目,黜聪明,不能归于定静也。苟有一毫计较,一念谋为,则太朴不完,混沌不天丧矣。
  知智之有损于己,愚之有益于身,不逞其智,乐守其愚,是即谓之玄德。大凡可名者非玄德,惟不可以名言,深无其极,远莫能知,乃可为玄德。虽与飞潜动植,蚩蚩蠢蠢之物,同一无欲无知,但物不能即绪穷源,终日昏膭而已;
  人则由粗及精,从原达委,以至于三元合一,太极归真,犹可底于神化,不诚与物反哉?

治国不尚智,而修道尤贵愚。诚以智为国之贼,愚为道之种也。夫愚可以为道种哉?试思混沌中无念虑、无知识,非所谓愚耶?忽焉一觉,即是我不生不灭本来。人莫说把持此觉,修成无上正等正觉,方能免却轮回,不受阴阳鼓铸,不为鬼神拘执;
  即此混混沌沌中,忽然一觉,我以真意守而不散,此一觉已到般若波罗蜜。果能拳拳服膺,常常把持,而轮回种子,即从此断矣。若另起一念、生一见,就是后天识欲之神夹杂其中,所谓   “无量动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是也。
  要之,神一也,有欲则为二矣。   二意三心,即是杂妄根尘,所以有生死之路。   惟有一心,无二念,有正念,无妄心,道在是矣。
  若能并将此一心正念而悉化之,是为太极还于无极,金仙之成即在此炼虚之中。何谓炼虚?即如混沌之际,懵懵懂懂,如愚如醉,无觉无知即虚也。
  坐功到无人无我,何地何天,即炼虚也。   又曰学道之要,始而忘人,继而忘我,终而忘法,以至于忘忘之极,乃为究竟。人能以把此一刻为主,以真觉为用,道不远矣。
  然炼虚之法虽是如此,其功必自炼性始。   炼性古人名为铸镜也。   若心有不炼,则昏昏罔罔,冥然无觉,虽近在眼前,尚且不知,何况具六通者乎?
  若皆由私欲之杂乱其心志,而未至于虚也。   如真觉之后,不许一丝半蒂存于胸中,即灵台之宝镜常放光明,而又非必功满行圆,乃放毫光也。即此混混沌沌中忽然一知,不复它知,忽然一觉,不更它觉,此一刻中即洞彻光明,四达不侼。
  虽然,学人满腔私欲,忽期洁白晶莹,如玉如金,夫岂一念之虚能了哉?必要先铸雌雄二剑,以去有形地无形之魔。此剑不利,则欲魔、色魔、天魔、人魔,难以扫除净尽、现出乾元真面目也。
  盖人欲天理,混杂多年,虽欲独立中流,势有难于抵敌者。以故明知之而明蹈之,皆由引之入人欲者众,引之入天理者少也。今为学人告,欲成清净法身,必先有清净之神;
  欲得清净之神,必有浩荡之气。   所云铸剑无它,即由平旦之气,直养无害,以至于浩然刚大。斯神剑成而锋芒利,可以斩妖断邪。斯时也,莫说淫声、绝色入目而心不乱,即有美女同眠,亦不知也;莫说凶魔恶曜到身边而神自如,即有泰山崩前亦不畏也。此神剑之造成者,自有志气如神之一候,只恐工行不深,或作或辍,不肯当下立定脚跟耳。
  若能一刀两断,一私起即灭除,灭除不复再生,此断生死轮回之路矣。学道人别无它妙,只怕认不得明镜神剑耳。如能认得,此刻中有明镜普照,恶妄不容,慧剑长悬,欲魔立断,自此一念把持将去,然后神室可成,而仙丹可炼矣。
  此明镜慧剑,为修道人之要务。   设剑锋不利,安能断绝邪魔?   所以心愈制而愈乱也。   宝镜无光,难以分别理欲,所以己弥克而弥多也。孟子言养气而不言养心,诚谓气足而心自定耳。彼徒强制夫心,而不知集义生气,去道远矣。李二曲云:“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此心依旧乐。”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拙翁云: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世事随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有心性学者,当三复斯言!



----



第六十六章 为百谷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入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人莫不愿人之服己也,乃有不欲服而人服,益欲服而人愈不服者,无它,以其自高自大,而不肯低其心下其气也。试观江海为百谷之所归往者,以其能下之故,所以为百谷王。设江海如百谷之自处于上,百谷虽有归往之势,奈彼无容受何?
  是以圣人早见及此,欲上人必以言下之,如尧之咨于四岳,舜之询于四门——举凡教条号令,事事访于臣邻而不自高其智,此所以愈下而人愈上也。欲先人必以身后之,如禹皋伊旦,虽属先知先觉,而在在让人以先,自处以后,此所以愈后而人愈先也。惟其自处于下与后,虽居帝王之位,而无震慑之威,所以不重也。
  掌神灵之统,而无凌厉之气,所以不害也。   故天下乐推而为先,绝无厌恶之心焉。   《诗》曰: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此岂有它哉?以其不争人上不争人先,而人自上之先之,服教畏神,沐恩戴德之不已,又安忍争上争先,而与圣人角胜竞长也哉?
此喻炼丹之学,始以神火下入丹田,然后火蒸水沸,水底金生,长生之药始得而有。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原是完完全全;自有生后,气质拘之,物欲蔽之,所得于天之元气,悉散漫于一身尸气之间,不能荟萃一区者久矣。
  今欲攒簇五行,和合四象,会于中宫,归于玄窍,其必万缘放下,一私不起,垂帘塞兑,以目视鼻,由鼻对脐,降心火于丹田——不过片响工夫,即见玄关窍开,一阳来复,周身之气,自然齐集丹田,融融泄泄,乐不可名。但观照之初,火不紧则金不出矿,火太猛则又烧灼精血,窒窒灵机。惟有不粘不脱,若有若无,而下丹田之气自跃跃欲动。
  此犹江海之能下百谷,百谷所以归往。   圣人能下天下,天下所以归心。   夫人一身,心为至大至贵,百体皆小焉贱焉者耳。
  太上故以江海之大、圣人之贵喻心,百谷之小、万民之贱喻百体,喻下田。修道者亦当以下为本,以贱为基,而不自处于高于贵,庶低下于人,所成自易。若论凡人,原以神为主,气则随之动静,所以生男育女,而有生有死。
  至人则以气为主,而神则听之转移。   《悟真》云   “饶它为主我为宾”是。   大修行人,于气机之动,逆施造化,颠倒乾坤,一听其上下往来,归炉封固,再候真信,循环运转,全不以神为主持。
  但观真气之冲和,逆施倒行,功成九转,丹熟珠灵,岂不高高乎在上?赫乎居先,而为万夫之仰,天下之观者耶?惟其处下居后如此,则一片活淡之志,谦和之心,所以无倾丹倒鼎,汞走铅飞之害,故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
  以共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秀丽山川河流风景如画美色迷人

+黄元吉 +道德经 +老子 +百谷 +圣人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12 仁智互见 👎1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

    + 咸宜 咸宜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