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水瓶的故事——20世纪初的愤青们-2..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019-11-07 , 283 , 0 , 161

听音频 🔊 . 看视频 🎦

2. 从戊戌走来
  
  一 杨崇伊
  
   欲说20世纪初的革命党人事件,决不能忽略十九世纪最末几年的戊戌事件。应该说,戊戌维新的失败,才激起了20世纪初激烈的革命运动。
   戊戌运动出了一批慷慨激昂的斗士。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愤青,十九世纪末的愤青。1901年发生的反清民主革命事件出了另一类愤青。他们本质不一样,但是有关联的。特别后者有不少是直接经历戊戌事变的。


   本章扼要地提及戊戌事变,也提到若干从戊戌事变走来的人。这些人并非全部都可以戴上愤青帽子的。但许多人却是后来革命事件的骨干和中枢。另外,为避免与前人对戊戌运动的讲述雷同或重复。下面不以康梁和六君子为主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述另外一些人。


   我们这里出场的第一个人物是杨崇伊。
  杨崇伊当然不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戊戌君子。更不是那时代的愤青。或许,还有人会说杨崇伊是贼,是小人。
   但我们这里暂时只讲过程而少评判是非,不先给任何人戴“贼”﹑“小人”或“君子”的帽子加以评论。如果坚持要说杨崇伊是贼,那不过只是个小贼而已。而袁世凯才是个比较大的贼。历史也总是这样地作怪:小贼的最终下场,往往比大贼惨。


   从事实来看,杨崇伊不是鼠头獐目之徒,更不是狗屁不通的庸俗之辈。
   他一表人才,风流倜儻,算是那个时代的才子。也是一时精明过人的干吏。
   他进士出身,入过翰林。1895年授御史。注意,这御史是凭真才实学考来的。虽说他这贵州道“待读”御史只是一个副司正处级的(知府级)。但作为言官,他可以直接上书弹劾任何朝廷大员。


   他文笔流利,书法上乘。当代书画市上,犹有杨崇伊的墨品在拍卖行交易。
   他有家族天生遗传下一副好外貌。凭才貌,他的幼弟成了李翰章的东床快婿。他的女儿当上李翰章的孙媳妇。李翰章是谁?李翰章是李鸿章的大哥,是湘军首领,当过封疆大臣湖广总督。
   杨崇伊儿子杨云史,17岁刚过,就被李经方招为女婿。还不因为天生一副小白脸和出色的文采?那李经方又是谁呢?李经方是大清外交大员。是李鸿章的儿子。


   光绪廿一年(1895年),杨崇伊刚出任贵州道待读御史。第一状就拿康梁的“强学会”开刀。“强学会”立即被取缔。参加“强学会”的那些人,比如大学士兼帝师翁同和﹑大学士文廷式﹑封疆大臣张之洞等等都只能干瞪眼。据说李鸿章也想参加强学会,并愿出2000大洋的报名费,被拒。原因是甲午败籍,李的名声不好。
   次年,就是光绪廿二年(1896年),他又上疏参文廷式。文廷式是光绪宠爱的瑾妃和珍妃的老师。


   这先后二状,都甚合老佛爷的心意。连发二炮,两炮俱中要害,朝野为之一震。
   杨崇伊名声上扬。他可以依托的势力圈,就不再只是限于裙带的李家。而扩大到恭亲王奕欣﹑庆亲王奕劻和立山﹑怀塔布等等强有力的满大员。不知何时起,杨崇伊与突然起飞的荣禄异常热络。
   说实在话,杨崇伊并不反对变法,不反对新思想。他觉得,只要对士途有利,他就会毫不犹豫出现在那一边。
   总理衙门章京张元济从事外交又从事洋务,懂英文还宣传新思想。张元济业余办 “通艺学堂”,教授教英文和数学,传播西方思想。杨崇伊就让儿子杨云史参加,是首批30名学员之一。杨崇伊也心里佩服,希望儿子学点新潮思想,将来有出路。

-loading- -loading--loading-



   杨崇伊家的对面,就是已故兵部尚书许庚身的官邸。许庚身任军机处大臣30余年,根基深厚。官邸现在由其女婿张元济居住。杨崇伊眼红张元济:好运气,刚中进士就官运﹑桃花运一起来。靠山硬,关系广。

UfqiLong

张比自己晚十年考取功名,却升的飞快。从翰林院,一下就升了刑部主事,没多久,又是总理衙门章京,与自己的官位相当,位置却更令人眼红。还是恭亲王奕欣 ,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的身边人。甚至于还听说张元济可间接通皇上。


   张元济在总理衙门时,接手了一件额外的差使:光绪皇帝喜欢新学,爱看新书。衙门指定由张元济物色有关西方新思想的书籍资料。那时,国内非常少,弄新书不容易。有时,张元济只好把自己仅有的一些私人书籍,拿来充数。由于书上有张元济的图章,光绪就这样预知了这张元济的人和事。
   张元济是厚道人,对邻居的孩子杨云史十分关照。确实希望杨云史与其他30名学生一样成为品格高尚的新人才。


   送杨云史上新学堂,这点杨崇伊没错。
   后来李经方任驻英公使,在新加坡设立公使驻远东英属殖民地的代表处,把这份清闲差使安排给女婿杨云史小夫妻,在那里逍遥享乐。民国后,杨云史也是著名才子了。长期当了吴佩俘的秘书。
  (待续)


3. 二 明定国是
  
   变法终于发生了。
  名义上,自光绪结婚后,慈禧就宣布归政退居圆明园了。但不甘寂寞,依然控制朝政,视光绪为傀儡。
   1894这年,光绪挂着皇帝的名义,却在不能自主决策的情况下经历甲午战败。他心痛至极,这皇帝当得窝囊,耻辱!
   愤于战败,欲思振作,于是决心变法改革政治。


   1898年6月11日,发布《明定国是》上谕,昭告天下,实行变法。《明定国是》的诏书是由老师翁同和草就的。
   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首先响应。以《国是既定,用人宜先》上奏折“密保维新救时之才”。向光绪推荐了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和梁启超五人。
   而同时,慈禧却发出指令:要贬退翁同和,撤换王文昭,指定荣禄为直隶总督。


   或许,光绪为了变法,想采用折衷妥协的办法:老佛爷的指示我照办,我的朝政也希望太后手下留情。
   但,这一妥协,光绪变法的第一回合,就受挫了。翁同和再窝囊不得力,不思变法,与光绪有过口角之争,但究竟翁同是权高位重的心腹,是可以用来同慈禧捣捣浆糊,挡挡政治寒潮。光绪少了翁同和,就倒了一堵挡风墙。
   罢了翁同和不说,光绪还同意把这直隶总督位子交给荣禄。到后来就知道这一步走错了,错得凄惨。


   但,光绪有胆量﹑有能力驳回慈禧的意图吗?
   没有。
   既然没有,那变法的事,本就是一桩走刀锋的冒险了。
   6月15日,光绪召见荣禄,康有为,张元济和另外两位外派任知府的官员。


   张元济对皇上能平和地同自己谈看法,鼓励自己不必有所戒惧,畅所欲言,十分感恩载德。光绪甚至与张元济讲到西方技术,讲到铁路。居然能讲到英国通过藏南铁路运兵进攻我大西南,而中国从云南通报个消息到北京就要个把月。开战消息还没报达北京,战败失地已成定局。


可见光绪不但对变法,还对新的技术有着迫切的心情。这点,令张元济十分感动。不过,张不是激进改革者。他主张从教育入手。通过学习西方新的东西,新的技术来强国。
   张元济或许赞同老友严复的观点:在当时中国民智力条件下,需要有一个思想启蒙过程,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漫长的,不能骤然去实行。而只能教育先行。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严复的主张是:民主,科学。也就是要开启民智,营造风气。没有民众的觉悟,变法只不过是沙滩上的楼阁。
   而对处于焦急状态的光绪,更希望张元籍能提激进点的建议。
   张元济退出后,光绪见了荣禄。许他出任直隶总督。传说,光绪本拟让康有为任总理衙门行走,被荣禄劝阻。当然荣禄是表达了慈禧的意见。阻止康有为的任命的理由还有:康有为是1898年新科进士,与当代大学新毕业生一样,有见习期。皇帝只好作罢,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的特权。除此没有别的地位。


   就在这天,光绪皇帝连发五道上谕,其中关系具体人事变动的是:翁同龢开缺回藉﹑王文韶调京﹑荣禄任直隶总督。第一回合,光绪就丢分了。
   面圣第二天,张元济同李鸿章讲起面圣的事,李问,是否知道翁同和被逐的事?神情凝重。的确,张元济不知道。他这种“司局级干部”,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时看到上喻的抄本。


   其实翁同和与李鸿章在甲午后,几成冤家。李主动提这事,使张元济意识到朝廷局面会有重大变化。对此,李只是叹气。那时李已经靠边了。他那总理大臣,也只是虚的了。对于变法事,李鸿章既不甚赞成也不反对。这也影响了整个洋务派的立场。由于洋务派的“弃权”,变法实际上成为光绪孤家寡人的行为了。
   接着,京师大学堂成立。可以说,那是维新变法的唯一成果。但那只是形式上的成果(没成局面就破产,第二年就先因义和团后因八国联军而彻底消失了)。管学大臣孙家鼐欲请张元济出任京师大学堂总办。但张元济婉辞了。因为一股危机感正压在心头。另外就是京师大学堂所用非人,拼凑的班子鱼龙混杂。张元济不愿与他们共谋。但张元济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情,还是很强烈的。


   面圣第二天,也就是1889年6月16日,张元济就与梁启超一起上了“废八股”的折子。但“废八股”的事,戊戌年没机会实行。倒是复辟后几年,“后党”们实行了。主持的不是光绪,而是慈禧。这是后话。
   由于对康有为任命受到挫折,徐致靖等人再次推荐了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和刘光第等人。这就是以后称的“六君子”中的五位。谭嗣同等四人进了军机处,只是官职不得超过章京级。


  康有为也不断上折,提出许多推行改革方略。张元济和其它人也陆续上了些变法的折子
   变法似乎在进行着。
   但这变法只是停留在奏折上的热闹。而没发生任何实际行动(除了大学堂那块招牌,花十几两银子让工匠加工外)。其它无非是想调整朝廷机构及官员职位的上下,却几乎没成功。
  军机处老大员和六部尚书们则以缺乏“可操作性”为理由。敷衍着,对变法软磨硬泡。
   皇帝急了,于是龙颜大怒,贵族们受到了训斥。礼部六堂官被罢黜。


   被斥的劝贵们,演出了闹剧:怀塔布、立山等率内务府人员数十人先是遥跪西太后。哭诉冤枉。进而直接在西后前,诉皇上之无道。
  这让杨崇伊看到了机会,感觉到自己该挺身而出了。
  
   而这时,荣禄与庆亲王奕劻,怀塔布、立山等满员以及部分台谏官员。已开始抱成团,形成了后党。展开幕后活动。其唯一目的是:
   要慈禧太后出山“训政”,制止皇帝,扼杀变法。
   荣禄与杨崇伊更是往来亲密。杨崇伊,还有怀塔布和立山不时地北京与天津(荣禄)之间奔波,后党们忙碌着。
   他们谈点什么?显然,他们是不搞会谈纪要的。后人,只能后来事态的发展,进行猜测。
  

美女写真性感女神模特安然Anran:红色情趣真空袒露-4

+光绪 +变法 +强学会 +总理衙门 +思想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32 仁智互见 👎1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