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40年:改变命运的七次机遇-3: 乡镇企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019-09-29 , 20 , 0 , 177

听音频 🔊 . 看视频 🎦

第二次:乡镇企业

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邓小平,1987年

1980年冬天,一场汽配展销会正在山东胶南县城里的一个破旧体育馆里举行。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体育馆内冷冷清清,馆外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摊儿前却挤满了人。

35岁的鲁冠球正在热情地接待着顾客,正当他扯着嗓子推销着自家产品时,有人从突然楼上泼下一盆冷水,把他们浇了个透心凉。

这是展厅里心生妒忌的同行送给鲁冠球的一个下马威。虽然连脚底破洞的解放鞋都被淋湿了,但鲁冠球依旧开心的嘴合不拢。

他们产品的价格比体育馆里的那些“正规国营厂家”优惠足足20%,没几天的光景,就拿到了200多万的订单。

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这200万只是一个开始。

半个世纪后,鲁冠球手里的这个小作坊,一步步变成了一家民营汽车零配件巨头。从小吃不饱饭的鲁冠球,完成了一个农民到企业家的人生跃迁。

农民,几千年来都处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是食物链的最末端,改变阶层的机会少之又少。

-loading- -loading--loading-


1955年,旨在消灭农民私有制的“合作化”运动兴起,农民加入合作社后集体劳动,吃大锅饭,而后全国兴起了“割资本主义尾巴”风潮,禁止农民自养牲畜、发展家庭副业。

UfqiLong

这股风潮一致持续到改革开放。生产资料被没收,中国农民传统靠劳动发家致富的可能性,也几乎被消灭殆尽。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8位不堪忍受穷困生活的村民,用生死状撕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道口子,农村生产力得到释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了温饱,但仍然无法改变农民的身份和阶层。

此时,一批脑子活的农民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在70年代末80年代中,乡镇企业借势崛起。

早在1969年,鲁冠球就带着同村的6个庄稼汉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在此之前,他进城当过铁匠,开过面粉厂,六年换了7个地方,都因“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罪名无疾而终。

这次,精明的他学了个新办法,他说服了大队干部,让他使用农机修配的招牌,大队给鲁冠球记工分,赚了钱归大队。

到了1979年,脑子灵活的鲁冠球将修配厂转向汽车零配件——万向节,厂子也更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这时候,计划经济的威严还笼罩在这个国家的上空,社会的主流声音对乡镇企业噤若寒蝉。

想要参加汽车展销会却拿不到资质的鲁冠球,想到了开头摆地摊的办法,这就有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事情在1984年迎来转机。

这年,中央下发了4号文件,第一次明确了乡镇企业的含义和地位。

文件中,将农名户办、联户办的企业与原有社队集体企业统称为乡镇企业。

并且提出鼓励三者共同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同等对待,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

在整个乡镇企业历史上,有两次大的飞跃期:

第一次是1984~88年,第二次是1992~95年。

到1995年时,乡镇企业创造的工业附加值已经占到全国工业附加值的的1/3左右。

不仅如此,乡镇企业的崛起还解决了大量的农民就业问题,“到88年前后差不多能达到1700万到1800万”。

除了鲁冠球,今天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一穷二白,面朝黄土背朝天、白手起家的农民企业家案例。

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兄弟、华西村的吴仁宝、横店集团的徐文荣、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温氏集团的温北英……

80年代的乡镇企业,给了农民第一次翻身实现阶层跃迁的机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农民群体唯一的一次大规模“由农入商”,有相当一部分人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完成了阶层跃迁。

而随着城镇化接近尾声,这种机遇恐怕也将成为绝响。

美女写真性感女神李妍曦心妍公主Nina-8:粉嫩女生热辣露出-4

+乡镇企业 +农民 +阶层 +体育馆 +展销会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36 仁智互见 👎0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

    + 效法 效法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