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40年:改变命运的七次机遇-2:高考归来..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019-09-29 , 19 , 0 , 246

听音频 🔊 . 看视频 🎦

第一次: 高考归来

我的时代在背后,突然敲响大鼓。

——1978年,北岛

1977年10月夜色蒙昧,四川达县钢铁厂,一个名叫罗中立的年轻人在锅炉房劳作了一天后匆忙背起画架,沿着大巴山下的州河,抹黑走了十几里的山路去报名参加全国高考。

他每次进城都要走河边,大雾聚集。母亲是当地的知识分子,文革中受到冲击,被剃阴阳头,渴望儿子能够借此改变命运。


这一年,跟罗中立一同参加高考的还有570万考生,比如在黑龙江插队、日后成了国务委员的王毅,和在内蒙插队、后来官至银保监会主席的郭树清。

同样参加了这届高考,后来成为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的钱颖一字字铿锵:我们这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媒体更是这样讴歌:1977年,没有冬天。


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在中国历史悠久,这是朝堂和民间之间长达千年的默契。

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就是中国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通道给了天下读书人以希望,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稳定。

清末,运行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普通人再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路变成了:考大学。


建国之前,大学在中国是个货真价实的精英事物,各大高校招生都是自己考录。

新中国成立后,各校的招生权被逐步收回,先是同一地区联合招生(1950年),再是大行政区统一招生(1951年),最后是全国统一的高考(1952年)。

一直到1966年被废除,此间15年共招生合计231万人。


1966年,风向骤变。6月11日,以孔丹为代表的北京四中高三(五)班的革命学生,察觉到风向的变化,瞅准时机给毛主席写信呼吁立即废除高考。

-loading- -loading--loading-


这封信以独特的方式传到最高层,随即便登上6月18日的《人民日报》,5天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要将高考“扔进垃圾堆里去”。

UfqiLong

于是很快,高校招生就变成了“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四条方针。

凡是走“推荐+批准”的路子,葫芦里到底是什么套路,老百姓心里是有数的。

比如1973年王石从军队复员,来到郑州铁路局水电段做工人,彼时他父亲正在柳州铁路局担任领导。

工作仅仅一年,王石就脱颖而出,拿到了整个郑州局两个推荐上大学名额中的一个,你说厉不厉害。


1977年,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抓科教工作。

8月份,他组织了有30名科学家参加的科教工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武大教授查全性言辞激烈,狂批当时的招生制度并谏言恢复高考。

邓小平当机立断,让坐在旁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追回已经发出的招生文件,重新组织统一考试。

卷子是抽调《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印的,这种寓意极强的动作令人感慨万千。


而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举国青年为之振奋。

历史证明,“开科取士”是稳定知识青年的最佳手段。

1984年,这批赶上了改变命运第一次机遇的大学生们,在国庆阅兵时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标语。

77年~79年上大学的这批人,作为知青上山下乡,在农村都有过摸爬滚打的经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身上都有一股韧劲儿,求知若渴。

比如根据同窗回忆,当时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就读的现任总理,那会儿终日揣着一叠自己做的英文单词卡片,用橡皮筋儿一扎,一有空就拿出来背。


时代亏欠这代人的东西,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补偿。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补偿会是无比的丰厚。

十年动乱,国家的人才供应出现了严重断层,干部年轻化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1982年,陈云提出要大量选拔中青年干部:

现在,中央、省、地三级党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大多数在六七十岁左右。到这些干部成批离去的时候,就将构成一个重大的问题。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因此,现在就要下决心挑选一批四五十岁的人上来。

这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留下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这几年的大学生,毕业后或供职政府机关,身居要职,或下海经商,终成巨贾,或投身文艺,名扬海内。

77届、78届等几批早期上大学的毕业生,逐渐占据了社会最顶尖的资源,政界、学界、商界、文艺界……都有他们的影子。

1977年到79年,三年高考录取人数大约有100万,被称为“百万雄师”,绝大多数人的命运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在整个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学生仍然是稀缺资源,是社会公认的“天之骄子”,考上大学依然是贫寒子弟阶层跃迁的最简捷的方式。

当然,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普通高校已经很难承担阶层跃迁的职能,需要211、985甚至更高的学校,才能有机会改变命运。


昔日挑战制度的韩寒,也在成年后这样写道:

通过教育可以大概率改变命运和阶层这个窗口期的时间不会很长,可能也就几代人……

几代人后,社会的阶级基本固化,改变命运就会变得更难了……


趁现在,大家都自然吸气,你赶紧多吸几口,让自己排量大一些吧。

有一个故事很说明问题:

昔日带领一群北京四中高干子弟呼吁废除高考的孔丹(父亲是中央调查部部长),虽然没读大学,但动乱结束后直接考上了社科院的研究生,后来做了中信集团董事长。

而当年瞎起哄的”白卷英雄”张铁生(毫无背景的农民子弟),则足足坐了15年的牢。


这正如韩寒所总结的:

成熟的向上流动通道,寒门子弟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学别人那样潇洒地弃如敝屣,最终倒霉的都是自己。


朋友圈的风景:美妙时光美景风光:山河湖水人文城市-13

+大学 +子弟 +大学生 +北京四中 +阶层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273 仁智互见 👎25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

    + 骚扰电话 骚扰电话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