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二十年三剑客-3..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020-12-19 , 1437 , 104 , 161

听音频 🔊 . 看视频 🎦

三,张汝京的中国芯

张汝京先去了北京考察,想在北京为他的投资选址,可在北京期间北京市长和主管科技的副市长都不在,只有一位无法做决策的官员陪同,最后定不下来。随后张汝京去了上海。

张汝京和上海经委副主任江上舟是“老相识”,在得知这么一位人才要来大陆发展半导体,那必然是全力支持。

江上舟力邀张汝京来上海落地半导体产业,同时张汝京在上海考察期间,上海市长,副市长全都在场,一批大小官员陪着张汝京去张江选地,要哪块都可以,当场就能给你定下来。


2004年4月,张汝京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中芯国际”,随后以外商投资的身份在上海设厂。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注册在开曼群岛?中国的中芯为什么国外注册?

1,避税,开曼是国际知名避税天堂。

2,西方国家忌惮中国自己发展高科技,对中国实施技术N-2的封锁,所以中芯国际在开曼注册,用的是外资名义在大陆投资,这样可以更灵活的进行合资,参股,重组,合并等。

所以你就能看到,中芯国际在注册后,他的首批投资名单中有中国政府背景的上海实业,北大青鸟,也有美国高盛,中国台湾的汉鼎亚太,还有新加坡的淡马锡投资。

这样,中芯国际就是个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而不是让西方国家敏感的中国国企,这更有利于资本,技术,设备,人员等流入中芯。


2000年4月公司创立,5月张汝京带领数百名工程师团队和技术来到上海,8月就破土动工,可谓是全世界最快的芯片厂建厂记录。

在张汝京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芯国际扩张神速。中芯在上海一口气建了3座八英寸芯片厂,北京建了2座12英寸芯片厂,随后又收购了摩托罗拉在天津的一家8英寸芯片厂。

你不可能看到比这更汹涌的投资手笔了,光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耗资数亿美元,一条12英寸的耗资10亿美元。中芯这一上来没多久,几十亿美元就砸进去了。

中芯国际汹涌的设厂扩张,让他的产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冲入世界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前三甲,仅次于台积电和联电。

面对中芯国际如此的扩张冲击力,台湾当局急了,陈水扁亲自下令,以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去上海投资为由,重罚张汝京500万台币,北京12寸厂建厂后又罚500万,收购天津摩托罗拉后再罚500万。

最后台当局见张汝京“不知悔改”,索性把他名字列入通缉名单,这让张汝京宣布放弃台湾护照。


当时张汝京发表一份公开声明:

我虽是美国公民,但在台湾长大,对台湾感情深厚,1990年从美国回台湾后,在台湾建造了4座芯片代工厂。

-loading- -loading--loading-


2000年开始在大陆兴建芯片代工厂,我为两岸的半导体产业同样尽力,为华人的半导体事业同样尽力。

UfqiLong

我深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唯有合作互助才能获得双赢,希望台当局别再来打压我们在大陆的发展了。

在扛过台当局的打压后,2004年创办仅4年的中芯国际赴美上市。


中芯在创办之初的成功有其特殊性,首先创办人张汝京是美籍台商,他不是大陆人,其次中芯国际的股东是全球资本,有大陆的,有台湾的,有美国的,有新加坡的,这都给芯片生产线的建立提供很大便利。

要知道,如果由一个大陆人,或者是纯国企背景来搞芯片代工厂的话,那美国的技术封锁会把你弄死。

之前国企背景的华虹,就打算整一条12英寸厂,可多少年过去了,美国就是封锁着技术和设备不运过来,让你的厂没法建。

虽然中芯的前几年发展神速,可以用汹涌来形容,但步子迈的太快太大,总会出问题。


上面说了中芯国际是国际资本,美籍台商带着一大批美籍和台湾工程师搞起来的。这就让中芯内部存在着三股不同势力:

1,大陆势力,大陆扶植中芯毫无疑问的是要做出属于大陆自己的半导体代工产业,完善大陆从设计到制造的整条芯片产业链。

可以这么讲,大陆势力是为了国家安全而存在的。

2,创办人势力,创办人张汝京不管是先前在台湾搞“世大半导体”,还是来大陆搞“中芯”,他的目的在于一个半导体梦,一个华人的半导体理想,他更注重于技术升级,也更希望中芯国际成为能和台积电、联电相比肩的世界级半导体厂。

3,资本势力,资本的唯一目标是盈利,投资中芯可以赚钱,赚大钱,要知道中芯创建之初,美国高盛,台湾汉鼎,新加坡淡马锡,这都是只看重资本增值的投资公司。

让中芯赚钱,是他们的唯一利益,他们并不在乎中国人有没有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

也正因此,公司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外资股东认为张汝京盲目扩张,从2000年创办到2009年,这接近十年时间里,中芯没有一年是盈利的

2000年中芯创办

2007年,中芯亏损1950万美元

2008年,中芯亏损4.4亿美元

2009年,中芯亏损 8 亿美元

这样一家公司就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钱,还能撑多久。


但张汝京是做技术出身的工程师,他思考的角度当然不是资本盈利,他说:

股东只看到中芯业绩差,却不懂其他同行比中芯起步早了20年,中芯国际是在用自身连年亏损,来拉动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升级。

但资本势力不会管你这些,更何况从2008年开始,存储芯片价格暴跌,中芯国际陷入财务困局,急需新资本注入。由于扩张太快,产品价格又暴跌,中芯快撑不下去了,但中芯并不缺来钱的途径。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包括黑石在内的多家国际著名私募找过张汝京,希望收购股权,入驻中芯,同时多家国企也愿意出资,比如大唐电信,华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这时张汝京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是拿私募的钱,还是拿国企的钱,中芯董事会当时为此事产生巨大争论。最终张汝京决定选择国企,在大唐,华润,中国电子集团里选一个。

最终董事会选择了大唐电信。2008年11月,国企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成为第一大股东。

本以为这波财务危机过去了,可没想到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2009年,美国加州联邦法院传来消息,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侵权的官司,中芯败诉了。

90年代的大陆,是没有太多高端半导体人才的,2000年张汝京创办中芯国际,是靠着把“世大半导体”(后来被台积电50亿美元收购了那个)里的高端人才,一起带到了大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芯国际的管理层的核心,都是台湾人马。除了挖人外,中芯国际的运营模式也复制自台积电,工艺流程也模仿台积电,于是台积电一纸诉状,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窃取商业机密。

2009年11月,加州地方法院判中芯国际败诉,中芯在65个有争议的专利项目中,非法使用了61个,台积电要求中芯赔偿10亿美元。

面对10亿美元的高额赔偿金,中芯国际希望和解,不过好在当时台当局的领导人是马英九,在马英九和大陆这边领导的撮合下,台积电同意就和解展开谈判。

你要和台积电和解,当然要接受很多条件。和解协议公开的内容包括:中芯分4年向台积电赔偿总额2亿美元现金,同时中芯交给台积电8%的股权,外加2%的认股权。

这份和解协议看起来从10亿减少到2亿,但台积电将成为中芯的第二大股东。

当然台积电无权向中芯董事会派驻董事,台积电无法管理中芯,只是中芯的“被动投资者”。


在当时很多媒体都报道,台积电同意和解的一个不公开条件就是,张汝京必须辞职,必须离开中芯国际,如果张汝京还掌管着中芯,那就不可能和解。

这也不难理解,在台积电眼中,张汝京可能真的就是那根眼中钉肉中刺,他和他的团队用了十年时间帮助大陆建立起自己的半导体代工基础,虽然和台积电还是有相当差距,但只要发展势头不变,总有一天能挑战台积电。

在和解谈判的过程中,张汝京选择了辞职,在接受采访时张汝京说:

辞职决定是我主动提出的,我是觉得和台积电的官司让我精疲力尽,而我尽力了。

张汝京提出辞职后,股东一致同意。

就这样,创办中芯国际,中芯三剑客之一的张汝京辞职了。

中芯国际的十年张汝京时代,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春缓花开风景如画:春风又绿江南岸

+张汝京 +台积 +国际 +半导体 +芯片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6 仁智互见 👎0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

    +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