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 12290 , 116 , 226
[Src: Investors/Peter Lynch, John Rothchild, 1989.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Peter Lynch: One Up on Wall Street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英文原名 One Up on Wall Street: How to Use What You Already Know to make Money in the market by Peter Lynch & John Rothchild).
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好公司的股票迟早会有良好的表现。因而林奇崇尚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调查,当然,林奇并不认为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调查需要怎样高深的知识和方法,这并不是基金经理们的特权,相反林奇认为每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只要用自己3%的脑力就能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和那些处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华尔街专业人员选得一样好。
对于找寻值得投资的股票,彼得林奇往往是从生活中和身边的事情开始,其主要思路就是产品――上市公司――股票这个顺序。从生活中发现的畅销产品挖掘出能够上涨几倍的潜力股票正是彼得林奇的强项,也是其草根企业调查文化的典型模式。
当然,这和美国的上市公司达到上万家,几乎每一种产品后面都有上市公司的背景有关。虽然国内还没有达到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每一种产品都有上市公司背景这种程度,但是类似的线索还是不少的。
----
Authors
----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其共同之处在于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把投资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所创下的投资报酬率在股市的历史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该基金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彼得·林奇一直以他的选股能力而著称,他又一句名言:
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
林奇说,对于外行人来说投资机会随处可见。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商业的发展趋势,留心一下周围的世界,从购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专业分析人员更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会大获成功的公司。
合作者约翰·罗瑟查尔德,在《时代》、《财富》、《价值》以及《纽约时报书评》等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他是Fool and His Money和Going for Broke两本书的作者,也是Beating the Street 和Learn to Earn两本书的合著者。他目前居住在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滩。
----
暗夜灰衣@豆瓣网, 2007-02-22 :
这本书有几点精华,值得与大家分享:
为什么要投资股票(或者说:股票投资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素质)。
如果你已经买了一套房子。
作者阐述了种种理由,最关键的:买房子是几乎任何人都能做得相当不错的投资。
有趣的是,“还有一些重要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投资房屋比投资股票做得好。当你在周日报纸上看到‘房价大跌’这个标题时,你不会吓得马上将房屋出手。报纸分类广告不会把你的房子周五收盘价格刊登出来,在电视节目下方也不会把你和邻居房子价格一条条展示给你看,新闻播报员也不会在节目一开始就广播10大最活跃房地产排名——“某某路100号今日价格下跌10%,这一地区住户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可以解释这次下跌”。
另外“房地产和股票一样,长期持有的赚钱可能性最大。人们买卖股票要比买卖房屋便捷得多,卖掉一套房子时要用一辆大货车来搬家,而卖掉一只股票只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搞定。”(更别现在只需要点击两下鼠标了)。
“难怪人们能在房地产市场上赚钱却在股票市场上赔钱,他们选房子往往要花几个月时间,而选择股票时却只花几分钟时间。事实上,他们在选择一个好微波炉时花的时间也比选择一只好股票的时间多得多。”
(很遗憾,上海的房价让我还没有信心在参与股票投资之前全款买一套像样的房子)
如果你未来几年都不需要这笔钱。
作者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判定标准:
你在股票市场投入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呵呵,这个标准可是相当高的。据我所知很多人在2006年卖房子买股票,不知道这波行情是否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出于某种莫明其妙的原因,我始终对国内股票敬而远之。刚刚又想起一个问题:如果个人投资者很成功,初始的小额投资膨胀到一个很可观的数量级并且对可以对投资者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是不是他就应该撤出部分现金,控制投资额度到一个“不会产生”的范围呢?呵呵,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你具有以下个人素质,你股票投资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
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能力。
——这位老先生道出了我朦朦胧胧开始对股票投资感兴趣的原因,因为所有这些素质几乎是做任何事情成功必需的必要条件。
所有可能的错误和挫折都是对人心智的锤炼。呵呵,我倒不一定指望有多少盈利,只希望通过这种最能锻炼人承受力的游戏得到一些东西。
UfqiLong
如我一个朋友所说:如果你连得失都看淡了,你就超脱了。
至关重要的还有:你要能够抵抗得了你的人性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
因为“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就一直持有你的股票。”
如何选股:
相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模型和夸大其词的巫术,我比较乐观地相信这位执掌过超过100亿美元而且保持年29%增长率的基金经理的经验。摘抄一些有趣的标准:
“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可笑”、
“公司业务枯燥乏味甚至令人厌恶”、
“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行业”、
“公司有一个利基”(niche:本意少人关注的小缝隙,意指在市场中通常被大企业所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
“人们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
“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
“公司或者公司雇员在回购股票”。
另外,作者避而不买的股票原则是:
“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避开被吹捧为‘下一个’的公司”、
“避开‘多元恶化’的公司”、
“当心小声耳语的股票”(指小道消息满天飞的)、
“避开小心过于依赖大客户的公司”。
长期投资:
在这部分作者介绍了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如何获得真实的公司信息,如何理解重要的财务分析指标以及如何定期核查这些信息,以及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如何选择买入卖出时机。当然作者也保守地批判了期权、期货和卖空的风险。
——我知道你肯定会觉得这些内容一定写得很枯燥,然而作者再一次用简明、风趣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如何以最经济、最“笨”的方法做出投资决策以及背后的深刻教训。这里面有许多成功的故事(在持有的股票上涨20倍以后的镇静),也有许多挣扎的体验(面对一只持有数年的股票“石头心电图”一样的价格走势依然镇定自若),我分明看到一个33岁的而立男人如何在经年累月的跌宕起伏中成长、成熟,最终在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前依然可以物我两忘。
我以一个股票菜鸟的阅读经验来评价:
这部分可能是我读过的最真诚、最风趣、最“值钱”的投资建议。
这哪里是仅仅在讲股票投资,简直是讲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在风云变幻的世界里坚持你的原则。
(未完待续, To be contd)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