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研究难获诺贝尔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听音频 🔊 . 看视频 🎦

... 2023-05-24 05:50 .. 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
    “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
    庄辞说。
    2021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记录到1400万亿电子伏特(1.4PeV)的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有助于进一步解开宇宙线的奥秘。
    图/新华“最基本的稳定”如何让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把“冷板凳”坐热?作为中国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的最主要资助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6年专门开辟了一类更长期资助——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其目标是“聚焦前沿、突出交叉”,主要资助对象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牵头的多 .. UfqiNews 9


... 09-12 06:47 , 983 , 220 ..
2、通往“崛起”之路
1973年,美国学者萨顿出版了一本著作《静悄悄的自杀——美国对莫斯科的军事援助》.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美国人慌了.
    因为苏联站在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基础上,开始了特色的急进之路在这条急进之路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且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转变.
    那就是苏联的科技体系,已经从技术引进与消化的初级阶段,静悄悄地过渡到通过基础科学研究、进行技术自我转化的正向循环上.
    这种正向循环的效应,我们可以从半导体物理领域的发展中看出端倪.
    进入30年代,苏联科学家开始在半导体物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杰出的物理学家越飞,在那时便指出:半导体材料将是电子技术的新材料.
    他还在半导体的导电性研究中提出“阻挡层”的概念——这是未来集成电路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
     除了理论研究,苏联还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广泛尝试.
    甚至在20年代后期,就有科学家开始尝试在硅材料表面设置触点,用半导体建立类似三极管的三电极系统.
    这种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同时进行 ... 苏联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为何在短短20年里消失得几近无影无踪?-2 ⟶



... 10-08 01:20 , 1050 , 172 ..
[编按: 转载于 光远看经济 Author 马光远文章, 2020-10-06.]
2020年诺贝尔奖项开始陆续公布,北京时间10月5日,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和英国的一位科学家由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而获奖.
    对于诺奖,国人的感情比较复杂,一方面表示并不在乎诺奖,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仍然忍不住的关心.
    特别是在今年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开始卡脖子的情况下,诺奖无疑又会成为反思中国创新体系,加快在关键领域突破的一个躲不开的话题.
    首先要澄清的一个误解是,很多人认为在创新领域乏善可陈,其实,就中国经济的创 新度而言,中国的创新指数和创新能力在过去多年一直在提升,主要表现在:
1. 主要创新指标不断提升,我国已多年成为全球第一专利申请大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目前都位居全球第一,科技论文引用量全球第二.
    
2. 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 ... 得不到诺奖和足球进不了世界杯的原因是一样的 ⟶


美妙时光美景风光——山川河流大西北新疆风景-2

本页Url


👍8 仁智互见 👎0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智能推荐

     


    + 匾额 匾额
    AddToFav   
    常在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