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20:10 .. 在高处,就是至高之处认为,我需要经历苦役才能了解人生最重要的东西,非如此便无法生活。
从这点来说,苦役是有价值的.”
苦役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和磨难,如作家所言:“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无尽的痛苦,因为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像石头一样压在我的灵魂上.”
但苦役也为作家打开了更加广阔的人生。
在与囚犯朝夕相处中,他对人性的复杂有了第一手的认识,得到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里有深刻、坚强而美好的人物,在粗糙的地壳下找到金子是多么可贵.”
这些观察被作家写入到1861年发表的《死屋手记》中。
监禁期间,作家始终阅读的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送给他的新约圣经。
这本圣经也伴随了作家一生,对信仰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也成为此后创作中的核心问题。
监禁和苦役中,作家回忆起自己童年所接受的东正教信仰,并反思自己对激进思想的迷恋。
在短篇随笔《农夫马列伊》中,作家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粗鄙的外表下,人民身 .. UfqiNews ↓ 0
“三毛不仅仅是文学影响了我们这代人,更是以身体力行的行走,这种流浪的精神,对于生命、爱的追求的精神,鼓舞着我们.”
在第三届“三毛散文奖”散文集新锐奖获奖作家安宁看来,定海可以通过拍摄纪录片、电影或编排舞台剧等形式,展示作家或名人的足迹.
获奖作家们在“三毛散文奖”作家林为以自己命名的橄榄树挂上树牌、浇水.
“三毛散文奖”作家林共占地3亩,培育着历届“三毛散文奖”获奖作家、三毛家人共同种下的1.. 06-10 22:30 ↓ 2
...怎样再现自己?”等问题,乡愁书写的行程与认同的过程重叠、交叉起来.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现代华文文学中以乡土、怀乡为题材和主题的作品蔚为大观.
在中国的现代早期(或者说全球化的初级阶段),从上个世纪的“乡土文学”到“京派文学”,“怀乡”作为主题一直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两大主题“革命”和“启蒙”并立,出现了鲁迅、废名、沈从文、萧红和师陀等代表性作家;上个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现代中期),“故乡”一度被具政治意味的“农村”所取代,“农民”(而非还乡者)成为文学书写的主人公,个体的乡愁隐而不显;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后期或所谓全球化时期),中国再次被全面纳入到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中,随着“寻根文学”的出场,以及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等大陆作家作品的出现,乡愁重新在当代文学中蔓延开来,并在新世纪有愈演愈烈之势.
乡愁的三种书写路径如果以时间∕空间为坐标,以“距离”(时空距.. 01-02 02:50 ↓ 1
...通向无限的未来.
然而不管笔下的迷宫如何多变,博尔赫斯心中真正的迷宫只有一座,“世界本来就是迷宫,没有必要再建一座.”
一切离奇叙述的外衣之下,是创作者对哲学的向往.
对博尔赫斯来说,哲学是记录印度人、中国人、希腊人以及一切让人困惑的历史.
而他要做的,就是记录下困惑,他的一次次思维实验,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和空间,无限和永恒.
“我首先是个梦想家,然后才是个作家.”
故事的主题多少有些形而上,却并非不可亲近.
博尔赫斯搭建迷宫,也关心迷宫中的人.
他说任何命运,不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
所以在他的故事里,可以看到怯懦之人终于决定撕下自己伪装出的英雄面具,看到嫉恨对手之人在对手毁灭后怅然若失,看到设下圈套之人惊觉最后步入圈套的是自己,看到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死敌.
走进博尔赫斯思维乐园的人,不仅可以体会到智力活动带来的巨大.. 10-28 16:20 ↓ 1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