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02 07:30 .. 二、构建三项机制,共绘乡村治理同心圆。
一是建立发展共商机制。
引导畲族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发展10名畲族群众入党(龙塔畲族村党支部共42人),选配2名畲族群众为村两委成员,充分调动畲族群众共同参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积极性。
邀请8名畲汉乡贤能人组建“畲汉同心”共建会,设置“畲汉议事厅”,健全“月评议、周推进”议事协商制度,畲汉携手共议共商共促发展。
二是建立纠纷联调机制。
依托“网格化+”建设,在聚居区设置4个高清监控探头,建设村级综治中心,将全村划分为5个小网格,分别选派畲汉群众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推行畲族代表“七 .. ↓ 1
村里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打造木雅景区项目,让牧民以房入股,参与旅游接待。
短短几年时间,俄达门巴村摆脱贫困。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俄达门巴村始终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先进典型事迹,成立村调解委员会,建立四级矛盾调处机制。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进一步发展。
&";俄达门巴村的变化,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结果。
&r.. ⟶ 5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先进典型事迹,成立村调解委员会,建立四级矛盾调处机制。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进一步发展。
“俄达门巴村的变化,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结果。
”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省选派大批干部组建综合帮扶队,积极开展省内对口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围绕“六个示范”建设,强化民族地区经济产业支撑,切实把脱贫攻坚过程变成宣讲民族团结、深化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过程,“以创建助推脱贫,在脱贫中实现创建”。
从一份有.. ⟶ 3
...它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贵州省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于2016年开始,至今已连续开展5年,总计已命名1328个。
其中,第一批272个2016年9月底命名,第二批240个2017年12月命名,第三批254个2018年12月命名,第四批242个2019年11月底命名,第五批320个2.. ⟶ 2
本页地址: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