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6 20:30...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拥抱》带有这一时期典型的乡土表现主义风格,彰显了画家所讴歌的两大主题:爱情与劳动。“爱情”在1980年后被反复刻画,它是重返人性与欲望的坦然宣告。和城市中的爱情故事相比,乡野间的爱情显得有些淳朴和原始。他们的情感总是像火炉一般炽热,他们的爱欲袒露在大地,坦荡而自由。画中一男一女紧紧相拥,女子... 0
-
07-23 10:30...罗中立如愿以偿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画画。1968年附中毕业后,罗中立被分配到四川达县钢铁厂动力车间做检修工,开始了他十年的工人生涯。在“学工学农”观点流行的时代,罗中立自然把厂子里的工人师傅当成心中偶像。他觉得这些师傅技术好、工资高,一辈子干到头,工资能涨到六七十元,那是他当时的想象力能达到的天花板数目。有时候看... 0
-
07-03 17:20...大片的蓝色调与拉长变形的人体构成了罗中立在21世纪农村题材创作的色彩构成和人物造型基础。伦勃朗1980年,罗中立由于《父亲》的创作成功,成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青年美术人才。1984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艺术家,有机会到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在两年的学习期间,他参观了大量的西方博物馆,体会到绘画题材与创作手法的多... 0
-
06-17 01:50...20.5×29cm,1979《父亲》系列手稿,纸本素描,43.5×30cm,1979《父亲》系列手稿最终定稿,纸本素描,68.5×43.5cm,1980《父亲》系列手稿,纸本彩绘,27.5×26cm,1980《岁月系列手稿》,纸本素描,22×25cm,1980《岁月系列手稿》,纸本彩绘,26×19cm,1981如果说前... 0
-
05-11 07:50...邓开选正是罗中立当年的房东。虽然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但和驷马镇以及双城村的情感纽带,这些年在罗中立心里一直没有断过。“我4月份才去了驷马镇和双城村一趟,在镇上住了四五天,在村里住了一天。”提起这趟旅程,罗中立有些兴奋。他说,听到村里的老人还亲切地称呼他当时的外号——“罗二”,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这里扎根的岁月。《父亲》这... 0
-
12-16 02:30...一八一四至一八七五)的《灯下缝衣女》以及中国当代画家罗中立的《父亲》两幅,颇可对照观看。两幅作品尽管隔着一百多年时光,但两位画家对于平凡个体的同情与关怀,对于父爱与母爱的咏诵,并无二致。《灯下缝衣女》创作于一八五二年,当时的米勒,刚刚凭借《播种者》成名,开始愈发地关注乡村题材的画作,以动情目光凝视田间耕作的农人和家中操... 2
-
-
12-05 13:30...本届奖学金共有来自全国及海外艺术院校的375名应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报名参加,最后经过专家评委的网络投票和现场终评,遴选出了侯逸杰等五名获奖者。本届奖学金终评评委、著名批评家吕澎教授指出,入选作品中所表现出青年艺术家们的才华和他们的思想深度都很不简单,让人欣喜,因此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董事长、总经理王艳忠在颁奖... 1
-
-
-
本页Url:
-
2022-08-07-18:2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