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31 10:50...现场检查了西宁市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污水处理厂和东川工业园区、北川工业园区、城南、湟源县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中心等,以及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化隆群科污水处理厂等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并对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进行现场采样监测,详细了解掌握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级生态环保督察等督察检查反馈问... 0
-
01-26 05:40...众人仔细聆听回声,“叩问”支座各部件的技术状态。桥墩内部,于海洋和搭档张魁腾全方位测量记录支座的各项几何尺寸,利用扭矩扳手查看支座上每颗螺栓的扭力,并与上次的检查数据做细致比对。“桥梁支座分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两种,我们既要保证固定支座稳固牢靠,又要确保活动支座有一定的活动位移量且不超限偏载,这是桥梁应对季节和气温变化的... 2
-
01-12 09:50...可以算是西宁的‘外滩’了……”那一份自豪溢于言表。一处处工地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冬日古城西宁大地,水利建设掀起热潮。从江河湖库、沟渠河道到广袤田野,加固堤防、清淤通渠、浇筑大坝、开凿隧洞,一项项水利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在南川应急水源调控工程——引水管线工程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开展隧洞掘进,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 0
-
01-12 09:40...对管内所有区间、站内的钢轨质量进行全面的摸排检查,对检查出的线路隐患,明确时限和责任,集中予以整治。“春运期间,车流密度增大,此次更换的钢轨是道岔前引轨,如果伤轨更换不及时,就会危及行车安全,我们必须在天亮前消除隐患,保证列车安全、平稳通过道岔。”西宁工务段哈尔盖重点维修车间梅夏杰才让说。“天窗”作业中(央广网发青藏集... 0
-
01-07 22:30...马铭言摄湟水是黄河在青海省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开展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对维系黄河中上游和该省东部地区生态安全意义重大。近三年来,青海省林草局在筑牢湟水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探索高原干旱地区规模化林场建设经验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近期,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起草的《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中期评估报告... 0
-
12-18 13:30...总体规划内容比较全面,年度计划下达规范;营造林工程各项建设任务推进较快,面积核实率、合格率高。规模化林场试点的生态产业呈现多元化态势,与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管护主体多元发展,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建立,政策制度和科技支撑成效初显,对国家“双重”规划实施和新时期大规模国土绿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 0
-
-
12-18 01:00...穿越大坂山引入湟水流域,主要由“一总、两库、三干渠”组成,即: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和西干渠,规划供水范围为湟水流域的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图为松多水库。(青海省水利厅供图)据了解,松多水库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上水磨沟流域内,是一座拦河式调蓄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763.00米... 0
-
12-16 08:40...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建成后,将连接杭黄高铁,形成一条跨越浙皖赣三省名城、名湖、名山的黄金旅游线,黄山、杭州与南昌、景德镇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昌九城际铁路公司昌景黄铁路指挥部副指挥长黄志荣:昌景黄高铁建成通车后将形成江西联通长三角的又一条高铁大动脉,对于活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建设,完善区域高铁交通网,拉动铁路沿线旅游产... 0
-
12-13 05:00...西宁的水鸟在种类和数量上越来越多!据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介绍,目前,在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已观测记录到的雁鸭类水鸟达30余种,与全国的60余种对比,的雁鸭类水鸟在西宁有观测记录。市民在南川河上拍到赤麻鸭“记者同志,我在六一桥南300米附近的南川河上拍到了‘大黄鸭’,它们比普通的鸭子大,身子呈橘黄色,嘴... 0
-
12-09 19:00...到2022年上升到6.45亿元,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价值稳中有升。图为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监测。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供图据介绍,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自试点建设验收通过以来,为进一步监测湿地保护恢复建设成效,自2020年开始,联合青海师范大学科研团队,针对休闲娱乐、科研宣教、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的15... 0
-
11-19 14:10...李隽摄被当地民众称为“草原工程师”的张宗花和朱秀莲说:“我俩就是护草的。一到夏秋季,基本天天在野外工作,进行灭鼠和查看草场植被,在草原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沿着麻秀寺河一直往北走,祁连山支脉遥遥可见。行至大通山脚下,一片网围栏圈住的茂盛草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片草是我们通过生态修复项目补播的,你看长得真好。”张宗花看... 0
-
11-04 06:30...祁连山支脉遥遥可见。行至大通山脚下,一片网围栏圈住的茂盛草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片草是我们通过生态修复项目补播的,你看长得真好。”张宗花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牧草,脸上充满笑意。这片草场之前退化成了黑土滩,2021年通过草地退化补播项目种出了新草,今年已经完全看不见裸露的地面了。为这片草场,张宗花她们没少掉眼泪。“当时... 1
-
-
10-22 20:10...家门口的中央公园秋日的清晨,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海湖湿地片区从晨曦中醒来,森林里各种鸟鸣清脆婉转。秋日午后的阳光下,绿道上有不少市民在漫步、骑行、赏景。一路走,一路风景变幻,秋风下一片片金黄色树叶在枝头摇曳。家住海湖新区的白先生告诉记者,每天都会在这里锻炼身体,漫步赏景,这个湟水河畔的湿地公园,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观,当前... 0
-
10-15 01:20...”居民黄敏举起写有“喜迎二十大”的大红色剪纸给大家展示着,独具匠心的艺术品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是发自内心的期盼,这是掩饰不住的喜悦,这是百姓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秋高气爽、微风习习,漫步湟水河畔,别有一番惬意。步道干净整齐,两岸绿荫匝地,河面微波荡漾,三三两两的市民正沿着步道悠闲散步、轻松慢跑…... 0
-
10-09 14:30...湟水流域只有2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率超过了50%,这个数字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挤占了生态环境,湟水河流域的水资源已经承载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西宁属于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为了满足兰西城市群经济建设和生态需求,让河湟两岸发展动力更充足,生态环境更优美,“引黄济宁”势在必行。据了解,该工程是2018年8月2... 0
-
09-29 22:10...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从Ⅲ类提高到Ⅱ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3%,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近九成乡镇、超半数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7.5%,大华镇、东峡乡的8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十年发展,十年积淀。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只是湟源多年发展成绩... 0
-
09-29 06:50...红古区重点组织实施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深入开展生态基底的修复,保障两河防洪安全。可以看到,新建的河岸护坡已经全部覆盖了格宾石笼。这种生态石笼网结构牢固,有着超高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可以有效加固河岸、防洪导流。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红古区坚持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重点,把环境改善作为第一保障。... 1
-
09-24 09:50...我市周边乃至市区出现野生动物的情况会逐渐增多,为了让这些动物得到最好的保护,请市民遇到类似情况,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不要围观野生动物,以免它们受到惊吓而受伤。”西宁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相关工作人员呼吁。被誉为西宁市母亲河的湟水河不仅贯穿西宁城,还惠及青海省40%的人口。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主任宋秀华说,自2018年12月... 0
-
-
09-23 01:20...红古区重点组织实施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深入开展生态基底的修复,保障两河防洪安全。可以看到,新建的河岸护坡已经全部覆盖了格宾石笼。这种生态石笼网结构牢固,有着超高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可以有效加固河岸、防洪导流。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红古区坚持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重点,把环境改善作为第一保障。... 0
-
09-19 14:10...泾渭分明是一种十分神奇的自然现象,由于不同河流的密度相差较大,交汇时不容易相融,于是就出现了同一片水,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其实,三江口的神奇不仅仅是泾渭分明的壮美,我们还可以细品这里的生态环境之美。向西远眺,焦家桥横跨湟水河,轮廓分明,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提供便利;上游淤泥的沉淀在交汇处形成特有的一大湿地,是鸟儿的栖息... 0
-
08-19 07:40...2021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较2015年(基准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宁市纳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将水污染防治由湟水流域向长江、黄河干流、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拓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按要求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城镇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 0
-
08-15 17:00...加快兰西城市群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发布《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兰州宣言》,提出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携手建设绿色和谐美丽母亲河。兰西城市群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域城市群,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支撑作用首当其冲。西宁市副市长肖向东说:培育发展兰西城市群对阻止西部荒漠化地区向东... 0
-
-
-
本页Url:
-
2023-02-08-23:2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