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 , 流传 1365年(始于0660年), 1077, 104, 39
《推背图》是我国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相传是唐代贞观年间,两位预言大师李淳风与袁天罡对唐代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与卦象分别命名。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
书名“推背图”,是根据第六十图像(最后一卦)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名。 书中的预言诗句多隐晦深奥,需要丰富的历史与文字知识才能有所领悟。
传闻《推背图》是于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唐代),由唐代贞观年中,司天监李淳风与袁天罡所共着的,全集一卷,凡六十图像,图文并茂,以卦分之。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以最后一象两人推背而行为题。《推背图》被正式收入了《宋史.艺文志》,在《元史》等多部史书古籍中被提及。
《推背图》近代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明末清初着名才子金圣叹的批注本(在本书中简称“金批本”)。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在皇宫里劫掠的宫廷秘藏本《推背图》就是此本。后来被华商从英国买回,民国时得以发行。
----
推背图 多个版本
----
推背圖 (袁天罡、李淳風)
推背圖 (李世瑜收藏版)
推背图/版本A吟泽山人整理.67象
推背图/版本B题大明永乐四年.60像
推背图/版本C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清抄彩绘本
推背图/版本D全真版.清乾隆版
推背图/版本E
推背图/版本F不完整
推背图/版本G不完整
推背图/版本H乱序
推背图/版本I袁天罡.李淳风.附另一残缺版本推背图.彩绘钞本.刘伯温
推背图/版本J据称是德国元代版.67象
推背图/版本K台湾故宫官藏明彩绘版推背图
推背图/版本L明万历版推背图.57象
推背图/版本M(清金圣叹点评版)(60象)
推背图/版本N民国手绘版推背图(不全)
推背圖轉天金鎖鑰日本推背图转天金锁钥
----
金圣叹批注版 目录
----
金圣叹序
第一象 甲子 ䷀ 乾下乾上 天
第二象 乙丑 ䷫ 巽下乾上 姤
第三象 丙寅 ䷠ 艮下乾上 遁
第四象 丁卯 ䷋ 坤下乾上 否
第五象 戊辰 ䷓ 坤下巽上 观
UfqiClsc
第六象 己巳 ䷖ 坤下艮上 剥
第七象 庚午 ䷘ 震下乾上 无妄
第八象 辛未 ䷢ 坤下离上 晋
第九象 壬申 ䷍ 乾下离上 大有
第十象 癸酉 ䷜ 坎下坎上 水
第十一象 甲戌 ䷻ 兑下坎上 节
第十二象 乙亥 ䷂ 震下坎上 屯
第十三象 丙子 ䷾ 离下坎上 既济
第十四象 丁丑 ䷰ 离下兑上 革
第十五象 戊寅 ䷶ 离下震上 丰
第十六象 已卯 ䷣ 离下坤上 明夷
第十七象 庚辰 ䷆ 坎下坤上 师
第十八象 辛巳 ䷳ 艮下艮上 山
第十九象 壬午 ䷌ 离下艮上 贲
第二十象 癸未 ䷌ 离下乾上 同人
第二一象 甲申 ䷨ 兑下艮上 损
第二二象 乙酉 ䷥ 兑下离上 睽
第二三象 丙戌 ䷉ 兑下乾上 履
第二四象 丁亥 ䷼ 兑下巽上 中孚
第二五象 戊子 ䷴ 艮下巽上 渐
第二六象 已丑 ䷲ 震下震上 雷
第二七象 庚寅 ䷏ 震上坤下 豫
第二八象 辛卯 ䷧ 坎下震上 解
第二九象 壬辰 ䷟ 巽下震上 恒
第三十象 癸巳 ䷭ 巽下坤上 升
第三一象 甲午 ䷤ 离下巽上 家人
第三二象 乙未 ䷯ 巽下坎上 井
第三三象 丙申 ䷛ 巽下兑上 大过
第三四象 丁酉 ䷸ 巽下巽上 风
第三五象 戊戌 ䷐ 震下兑上 随
第三六象 己亥 ䷈ 乾下巽上 小畜
第三七象 庚子 ䷩ 震下巽上 益
第三八象 辛丑 ䷔ 震下离上 噬嗑
第三九象 壬寅 ䷚ 震下艮上 颐
第四十象 癸卯 ䷑ 巽下艮上 蛊
第四一象 甲辰 ䷝ 离下离上 火
第四二象 乙巳 ䷷ 艮下离上 旅
第四三象 丙午 ䷱ 巽下离上 鼎
第四四象 丁未 ䷿ 坎下离上 未济
第四五象 戊申 ䷃ 坎下艮上 蒙
第四六象 己酉 ䷺ 坎下巽上 涣
第四七象 庚戌 ䷅ 坎下乾上 讼
第四八象 辛亥 ䷌ 离下乾上 同人
第四九象 壬子 ䷁ 坤下坤上 地
第五十象 癸丑 ䷗ 震下坤上 复
第五一象 甲寅 ䷒ 兑下坤上 临
第五二象 乙卯 ䷊ 乾下坤上 泰
第五三象 丙辰 ䷡ 乾下震上 大壮
第五四象 丁巳 ䷪ 乾下兑上 夬
第五五象 戊午 ䷄ 乾下坎上 需
第五六象 己未 ䷇ 坤下坎上 比
第五七象 庚申 ䷹ 兑下兑上 泽
第五八象 辛酉 ䷮ 坎下兑上 困
第五九象 壬戌 ䷞ 艮下兑上 咸
第六十象 癸亥 ䷬ 坤下兑上 萃
----
民国时期 鲁迅在《伪自由书》中的《申报-自由谈》中引述 推背图
----
“ 聽說,《推背圖》本是靈驗的,某朝某帝怕他淆惑人心,就添了些假造的在裏面,因此弄得不能預知了,必待事實證明之後,人們這才恍然大悟。”
----
推背图的结构
----
此类预言性质的书, 多为托名之作. 如果真正的作者刻意安排, 那有明确注释的部分就是用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文章结构和解迷方法的. 无注释的部分才是真正的预测内容.
以此来理解, 《万年歌》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马前课》借着白鹤山僧守元的口点明一课指一朝, 《梅花诗》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但并非严格的一段一朝代, 因为开篇其一讲的是北宋, 其二讲的是南宋.
《推背图》的情况比较复杂, 很明显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根据考据, 《推背图》很可能在宋朝初期已广为流传, 赵匡胤以推代禁, 导致版本杂乱不一, 顺序被随意打乱, 真假难辨. 现存的比较有名的《推背图》, 从逻辑上讲, 要么是后人借《推背图》之名, 托名所作; 要么是随着历史的进展, 去伪存真, 留下了最符合历史发展的那个版本.
金批本《推背图》, 最早出现于1915年出版的《中国预言七种》. 是否出自于明末甚至宋初, 皆不可考, 仅为推测.
金批本《推背图》的结构很特殊. 有些朝代会有一象总叙, 然后再用若干象按时间顺序描述朝代内的大事件. 总体按照朝代来叙事, 朝代内部是总分结构.
第二象, 唐朝国运. 注解已明确指出了二十一主, 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整体为总分结构
第三象至第十象, 按时间顺序, 分别对应如下事件:
武后称帝->逼退武皇->安史之乱->再造唐朝->吐蕃侵掠->藩镇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篡唐(一后二主尽升遐)
第十象, 朱温篡唐, 建立后梁. 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采用了分总结构
第十一象, 后唐国运; 第十二象, 后晋儿皇; 第十三象, 后汉亡,后周立
第十四象, 后周亡, 五代运终. 总结了五代十国: 五个姓氏(用到了谐音), 共13位皇帝, 在位时间都很短.
第十五象, 五代十国灭亡, 宋太祖扫荡群雄. 承上启下的一象.
🗄️ 资源下载阅览播放
→ https://ufqi.com/news/ulongpage.3430.html?tit=推背图 (袁天罡李淳风著,金圣叹批)&utm_source=ufqiclsc
→ 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s/%E6%8E%A8%E8%83%8C%E5%9C%96_(%E8%A2%81%E5%A4%A9%E7%BD%A1%E3%80%81%E6%9D%8E%E6%B7%B3%E9%A2%A8)?utm_source=ufqiclsc
→ 问题链接反馈
🧑🤝🧑 作者职员演员
👨👩👧👦 人物角色关系
📝 其他相关内容
🤖 智能推荐